2012回顾:放眼全球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又到了年末,在2012这一年里除了最终成为笑谈的世界末日,各行各业倒也都有不少重大事件发生。以小编从事的软件行业来说,从传统电脑软件再到手机端应用,这一年里都有不少事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比方说国际上有微软新一代Win8系统发售,苹果iOS地图被人诟病,国内则有两大IT巨头爆发的三百大战,安卓手机安全等问题。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再来回首一下整个2012年度的国内外软件界。 Windows 8发布 微软很忙 今年10月26日,微软面向全球发售新一代Windows 8桌面操作系统。早在Windows 8预览版露面时,其众多颠覆性设计就成为用户议论焦点,随着它正式发售,Windows 8毫无疑问成为本年度的焦点。 
2012年度重头产品:Windows 8 由于Windows 8进行了大幅改革,微软在Windows 8的推广宣传上可谓不惜余力,尤其是针对中国地区。不仅在上海最先举行Windows 8产品发布会,还专门制作了好几则Windows 8电视广告投放到主流频道。 今年Windows 8发布和以往产品发布相比还有一大不同之处,那就是配套的电脑设备种类非常丰富。由于Win8对触摸设备的优化改良,以Surface为代表的Windows 8平板电脑开始进入一般用户的视野,因为它们同是Windows系统,软件兼容几乎不成问题。 题外话:就在Windows 8全球发售之后没几天,负责Windows和Windows Live部门的微软副总裁史蒂芬·辛诺夫斯基辞职离开了微软,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而来自他本人的Twitter信息表示,他将从2013年春季起重返哈佛执教。 Win8应用软件快速增长 Windows 8有一套全新界面模式,应用软件若要工作在这套界面下,就需要重新开发。在今年上半年,Windows 8专属应用还很少,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微软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相关应用开发逐渐步入正轨,无论是应用种类还是数量都呈几何增长。 MSN整合到Skype 老牌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Live Messenger(旧称MSN)于今年11月初宣布整合到Skype中,服务多年的MSN就此和用户宣告 苹果多款新品叫好 唯独地图成污点 苹果产品大多是成功的,但显然不包括地图。在今年六月的WWDC 2012大会上,苹果发布了iOS6系统,在添加多项新功能和改进的同时,也将“排外”情绪进一步提高。苹果将此前内置多年的谷歌地图从iOS6中去除,转而采用自家的苹果地图。只不过,地图这个东西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好的,苹果也不例外,自家新地图很快被发现错漏百出,甚至最近传出消息称澳大利亚警方劝告驾车者不要使用苹果地图,因为已经有当地用户被苹果地图导航到沙漠中去了。 
苹果地图不堪重用 或许更让苹果感到不爽的是:就在几天前,Google正式推出了适合iOS6的地图应用,2天时间里就超过一千万次下载;Google地图登录iOS6的五天后,有数据统计显示iOS6用户数增长了近三成。 题外话:在全球市场,忽视Google的产品是不明智的,相信苹果已经在地图问题上感受到了,独门经营绝非良策。 Safari告别Windows平台 自今年7月底起,苹果不再为Windows平台提供新版Safari浏览器的支持,仅保留最后的5.1.7版本。由于Windows平台上的浏览器选择众多且实力强劲,Safari一直没有太大成果,结束Windows平台开发对苹果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 历时三年 Windows7终成最流行操作系统 时间回到2009年7月中旬,Windows 7系统宣布进入RTM,在那个月里,Windows XP的全球使用率接近73%,几乎相当于每四台电脑中有3台正在使用XP系统。经过三年努力,Win7的份额终于在2012年7月接近XP,并在八月份一举超越XP,成为最流行的桌面操作系统。 
Windows7在2012年的份额走势(截至11月底) 题外话:Windows 8现已发布,那么它超过Windows7的份额又需要多少时间呢? 2012回顾:笑看国内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国际领域转回到国内,在咱们身边也有不少值得一说的事情。 又见硝烟 别把用户不当回事 2010年的11月初,奇虎360与腾讯QQ之间爆发了著名的“3Q”大战,而倒霉的用户只能跟着他们玩“二选一”游戏,所幸最终在工信部等三个政府部门的干预下,两者又能共存了。谁知才平静了不到2年,今年8月下旬又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次是奇虎360和百度之间因为搜索大打出手。而用户依然充当可怜的“看客”,只要还在用他们的产品,无论是百度将用户通过360综合搜索访问百度知道、百科、贴吧等服务时强行跳转至百度首页,还是之后360将所有来自百度相关服务的搜索结果强制跳转到“网页快照”页面,把事先毫不知情的用户搞得莫名其妙。 
三百大战(图片来自互联网) 通常,当两家厂商开展竞争后,获益的往往是用户。但无论是2年前的3Q大战,还是今年的3B大战,用户都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3Q大战让用户被迫放弃一款软件,3B大战又把用户体验抛到九霄云外。双方似乎都以为用户离不开他们的产品,殊不知可选的产品非常多,而且有些会更好。所以小编在这里奉劝一句,竞争是好事,但别把用户不当回事。 题外话:身边有不少被两次大战牵连的用户,在更换其他产品后却发现原来墙外的天空是那样美好。 浏览器新品迭出 各有高招 暂且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回忆,来看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吧。在这一年里,国内有不少浏览器新品发布,它们各自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带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 猎豹浏览器 2012年5月初,金山公司宣布了一款全新产品并开始进行内测,这就是猎豹浏览器。在浏览器市场已经强手林立的情况下,金山依然敢于涉足,看得出他们对这只“猎豹”颇有信心。当然猎豹本身也表现不俗,无论是外观UI设计,还是内在性能表现都让人眼前一亮。 
金山猎豹浏览器 猎豹浏览器还有另一个颇吸引眼球的口号:安全网购,被盗“敢赔”,如果用户通过猎豹浏览器进行网络购物时发生被盗问题,可获得1000元的赔付。也许有人觉得这是炒作是噱头,但不管怎样,毕竟这敢赔是白纸黑字实实在在写在那里的,起码表现出金山对猎豹浏览器本身的安全性很有信心。 傲游云浏览器 这是12月份才刚刚推出的浏览器新品,主打特色是跨平台跨设备的互通,即用户可以不同设备上使用傲游云浏览器时,数据皆可实施交互同步。简单点说就是,你在电脑上浏览的时候,用手机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内容,对于现代人来说,的确是方便了不少。 
傲游云浏览器 题外话:装了傲游云浏览器的朋友可要保管好自己的移动设备,至少也要加个解锁密码,要不万一手机什么的丢了,哪天你在电脑端用傲游浏览一些个人爱好的时候,捡到的人也就一同“欣赏”了。 淘宝浏览器 顾名思义,对于经常泡在网上购物的人来说,由淘宝推出的购物专用浏览器:淘宝浏览器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它支持淘宝免登录、网购安全增强,支付宝控件、智能CDN加速等功能,外加专门购物模式下,用户只能访问淘宝认证过的安全购物网站,网购一族可以放心通过淘宝浏览器光顾淘宝网店。 创意产品鲜有大热 过去一年里,国内陆续出现过一些有创意的产品,比如迅雷云播,允许用户上传BT种子文件,利用服务器云端边下边播,只需一个浏览器就可以看片;又比如QQ圈子,能按照真实生活中的关系将QQ好友自动分圈,并向同一交际圈但仍属陌生人的对象发起对话,拓展人脉。 这些新产品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并未没有流行起来,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些产品。如今这年头,一款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推广,连Windows 8都在不惜余力的推广宣传,更何况其他产品呢。 2012回顾:安全不容乐观 虽说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末日纯属谣言,但是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很多安全威胁,2012年也不例外,有不少安全事件值得我们警惕。 苹果电脑很安全 这是谣言 曾几何时,苹果电脑被认为是非常安全、和病毒绝缘的,其实并不尽然。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指出,(当时)苹果电脑之所以安全,主要是它的普及率和Windows电脑相距甚远,病毒还没有瞄上苹果系统而已。时至今日,随着苹果系统普及度达到一定规模后,病毒等恶意软件所能产出的黑色利益开始体现,不法分子开始研究苹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于是到2012年4月的时候,Mac OS X平台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病毒感染:Flashback,它最多的时候波及到超过70万台Mac电脑。 
Mac OS史上最严重的病毒感染事件 Flashback病毒生动的告诉我们,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只要攻破它能产生足够的利益,很快就有人对其下手。所以,现在Mac电脑用户也尽量安装反病毒软件来保护系统。目前,包括卡巴斯基等国际安全厂商都推出了Mac OS版本的安全软件,如果你在使用Mac电脑,那么还是装一个安全软件防患于未然吧。 超强病毒Flame 窃取个人信息只是小儿科 提起病毒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破坏计算机文件,窃取个人帐号信息等危害,而实际上有些病毒的作用堪比核武器。今年5月份,一个代号为Flame的超级电脑病毒被安全机构捕获,随着对其深入分析,人们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高度复杂且极具破坏性的间谍工具包。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该病毒据说是由美国和以色列共同开发,用以网络攻击和收集关键情报,旨在减缓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进度。 
flame病毒 随着Flame的曝光,电影中的网络战争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了,也许它暂时并未针对个人用户,但谁也不能保证今后黑客们不会借鉴Flame向我们的电脑发动攻击,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足够的安全准备。 大规模帐号泄密 国内外都一样 2011年末爆发了国内某网站大量用户帐号泄密事件,其后续影响一直蔓延至今,很多用户由于采用了单一帐号通用多个网站登录的方式,导致其他帐号纷纷被攻破,损失不小。 国内不太平,国外也一样。今年6月,世界最大的商业客户社交网站LinkedIn爆出遭黑客攻击,650余万用户密码遭泄漏。其他同样遭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的还有Dropbox、Last.fm网站。 在这个黑客肆意攻击的网络时代,注册帐号时一定要注意独立性,重要的帐号密码信息要单独建立,至少也要保证密码的差别。 方舟子质疑360不安全 个人隐私再成话题 2012年里奇虎360除了和百度发生摩擦,还和“打假斗士”的方舟子过了招,起因则是10月初的时候,方舟子在微博上称,360浏览器已被媒体揭露一点都不安全,会悄悄收集用户的隐私资料,建议“像司马南这样的敏感人物尤其要注意上网安全,尤其对做‘流氓软件’起家的人搞出来的东西要警惕”。很快360做出回应,发表声明称方舟子被收买,以所谓“打假卫士”的身份,频频抹黑360安全浏览器。接着方舟子再次表态:360是在造谣和诽谤,将起诉奇虎360公司侵犯其名誉权。随后360也表示将起诉方舟子。…… 就这样,一个人和一个公司间的战争轰轰烈烈的打响了。 
方舟子和360之间又起矛盾 随着双方矛盾加深,有关部门正式出面干预,工信部表示已介入并调查“方舟子指控360安全浏览器窃取用户隐私一事”,方舟子和360之间的口水仗才告一段落。但是没过几天,一则“中科院报告:360产品存在三大隐私安全问题”的新闻又让这一事件重新升温,因为这篇新闻中引用了中科院的一份《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该报告表示“一直以安全为名的360浏览器在架构设计、运作原理方面竟然存在着三大隐私安全问题,将会给用户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此消息一出,很多原本支持360的人开始动摇,难道方舟子真的说对了?不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中科院表态,说上述报告从未公开发表过,只是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内部交流材料,不代表中科院官方意见。接着工信部又公布之前对360的调查结果,360浏览器被证明是“清白”的。那么,到底是内部交流材料更有说服力呢,还是工信部的调查结果更准确呢?小编也不知道…… 然而,此次事件中原本真正的主角: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却被双方的口水所“淹没”,即使360是清白的,其他肆意窃取用户隐私的情况也是层出不穷。但愿每个关注方舟子和360矛盾的用户,都清楚的意识到隐私安全问题,真正做好保密措施。 一年下来,大家少不了对一年的事情做一下回顾,可千篇一律的新闻回放也确实麻木了大家的眼球。所以,这次的回顾我想说一些用户心里的话,用一个普通的但同时也关心过的业界手机玩家的视野告诉你,在刚过去的这一年里,他看到了什么。 2012回顾:安卓阻击iOS 该来的总会来 一年前的今天,当我们说起最流畅的手机系统时,几乎多数人会选择iOS,当时大部分平民安卓机几乎还处于一个软件游戏都要花很久才能打开的阶段。一年之后,三星的手机越来越像一部盾牌,而iPhone则越来越像一把矛。这很有象征意义,至少这部代表安卓的大盾已经挡住了iPhone犀利的冲击。 
这更像是个玩笑 曾经我们对安卓系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为什么运行你就像老牛拉破车?为什么同样的软件别人的安卓系统能用我就不能用?为什么大型游戏软件只有苹果有而我们没有?蚂蚁多了,大象也会倒下。用户多了,开发商自然也会偏移。我们不用多说这一年开发商们是怎样把重心从iOS平台转移到安卓平台的,安卓系统的市场占有量决定了这一切。同时苹果高傲地坚持着自己的高价,几乎同样的配置,iPad Mini比Nexus 7贵了将近1000元人民币,iPhone 5比Galaxy S3也贵了1000人民币左右,不要小看这折合过来才100多美元的差距,可能这就能左右一大批用户的购买决定。 乔布斯走后,库克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构建着苹果帝国,可这一年内除了地图门算是苹果的亮点以外,iPad 3和iPad 4甚至是iOS 5都不能说有太大的亮点,如果说乔布斯在架构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苹果世界的话,那么这一年的表现证明了苹果已经落地,走起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道路,而且很遗憾,这条“无过”的路走的又是那么的艰难。 用户才是王道的今天,安卓系统在用户数量上已经占了上风,如果苹果还是保持现在的状态不进行任何改变的话,相信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苹果也不想有这一天吧? 微信?微博?真正微小的是用户 对于一年前的很多人来说,微信不过是一款免费发短信的软件,可是2012年经过了发酵后的微信开始了它的良性链式反应,每个人都有其交际圈,一个点亮六个,六个点亮三十六个,2012年下半年,腾讯凭借其庞大的QQ用户数锁定了超过2亿的微信用户。 
谁是中国社交软件的未来? 有人调侃说互联网"找死"的行为有两种:一是跟着腾讯做一个有前途的产品,二是被腾讯发现你在做一个有前途的产品。虽然说这是玩笑话,可陌陌等一大批同类软件的境遇有目共睹,无论陌陌怎么表示"我们和腾讯的目标客户群不同,所以不存在正面冲突"也好,用户数量确实是在被腾讯一点点蚕食。 跑马圈地的时代看起来已经过去,相信国内很难有哪一款类似微信的软件能做到2亿用户,然而这2亿用户也成了马化腾嘴里的热豆腐。这看起来是个很可笑的问题:我都有那么大的用户群了,为什么还是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手段?10月中国移动者开发大会上,马化腾向大家坦诚地表明:微信盈利模式暂时还未找到。 同样的事情也在新浪微博上发生着,虽然从用户注册数上来看不如腾讯微博,不过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活跃用户在哪里,所以新浪微博作为国内第一微博平台还是当仁不让的。然而营收上看,新浪微博也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数据显示,微博的广告收入仅占新浪总收入的一成,这不应该是一个坐拥4亿用户平台所应该做到的。 找到真正有效的盈利模式是微信和微博发展的关键,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些都是企业的高度才需要考虑的,对于用户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使用体验。而这一点上微信明显做的比微信要好一些。 腾讯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行动力。2011年微信2.3版本的发布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一仗,一个礼拜前,陌陌发布了带有地理位置查询功能的新版,仅仅一个礼拜,腾讯微信就将这个功能放到了自己的软件里。之后腾讯不断吸收着有用的功能,剔除用户反映不好的内容,渐渐地,微信几乎成为了生活里最安静的存在,用户想用的时候,第一时间能想到;不想用的时候,绝对不会出来打扰。难道这不是一种尊重么? 再看微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可能是没经历过这么庞大用户群的原因吧,新浪微博似乎还处于不顾用户想法的“膨胀期”。我觉得你们用户应该喜欢我推荐的内容,ok,用户的手机端就出现了一个不能关闭且一天跳出来好几次的推送新闻。我觉得你们应该用更好的版本,ok,登陆页面时就必须强制更新到最新版本。我觉得你们用户应该认识这些人吧?ok,用户没看两条微博就能看到“你可能认识、你可能喜欢、你的好友也在……”。够了,真的够了!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大众,因为即便是苹果,从高高在上到被安卓追上也不过经过了两个版本而已。 2012回顾:手机安全也成问题 你在我手机里干了什么? 我在你手机里放了恶意软件,在你手机里放了恶意代码,在你手机里不断推送广告,在你手机里偷偷收发短信。这是一个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国内这个现象就是这么奇怪:肯花6000元买台手机,却不肯花6块钱买个游戏。你知道么?手机中毒是你自找的。 
这后门是你自己开的 现在的智能机里,有多少人没越狱?有多少人没Root?这就如同小偷在我们的后花园对着我们大喊:看,这台电视机真棒,你只要打开后门,我就能帮你搬进来,只要你保证后门是开着的状态,我就能天天帮你搬不要钱的家具进来。可是他没说他的同伙会进来偷偷拿走你们所有积蓄。 越狱和Root的原理都是给手机开个后门,以便用户可以安装来路不明的第三方软件。没越狱没Root的用户可以在AppStores和Play商店下载软件,并且这些软件都经过了苹果和谷歌的审核,他们没毒没恶意代码。 但我们在第三方市场里下载软件时会怎样?一两年前的第三方市场同样处于跑马圈地的年代,他们知道讨好用户,知道不能让用户不爽,所以软件的审核也比较严格,可是现在呢?当各家第三方市场已经雄踞一方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恶意软件就被下载进了用户的手机。小编试着在某款第三方市场中搜索愤怒的小鸟时,出现了至少50个条目,前十个里有七个是插入了广告代码、短信代码的各种所谓“增强版”。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一切都怪罪到第三方市场上,随着他们软件库的软件越来越多,审核成本可能也越来越高,如果说两年前一天只要验证上架20个游戏的话,现在可能需要验证上架200个,同成本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免有些漏网之鱼,只是这个网似乎漏洞稍微大了点,让人觉得是不是渔民故意弄破了它…… 无论如何,正常的才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使用消费习惯的话,手机就根本没有中毒的理由。再退一步说,你不想或者不方便花钱,AppStores和Play商店里也有很多免费和限时免费的软件。要知道,下载破解版的软件游戏你可能省下的是六块钱,但是一旦被扣费代码缠上的话,你的损失可能就不止六十块了。 游戏是手机发展的第几生产力? 原始人在打完猎吃饱肉后,会用兽骨玩九柱戏等游戏。人天性是爱玩的,保暖自然会游戏,当一部手机的性能已经强大到可以跑的起魔兽世界这种游戏的时候,你还满足于将它作为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吗? 
相信超过99%的手机用户都玩过手机游戏 2012年的游戏市场远没有前几年的闪亮。一整年下来也没有看到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这种殿堂级的碎片时间游戏。尽管大家都看好未来的手机游戏市场,并认为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似乎各大工作室的想象力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固化的阶段,叫好有叫座的游戏依然是那些已经在pc平台证明成功的游戏,比如侠盗猎车手,比如极品飞车,比如混沌与秩序。 国内的手游市场可以说是更加混乱不堪,或许是看到了手游的前景,或许是门槛太低,大大小小的手游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般铺天盖地的出现、消失。游戏产业不是快餐业,一个工作室如果没有长久以来的文化和技术积淀很难做出值得称道的作品,当他们踏足这一领域却无法有所作为时,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换皮植入代码,或是为经典游戏做汉化,或是修改经典游戏数据,或是干脆拿来经典游戏直接植入代码,之后海量投放到第三方市场中,以期望不被管理员审核到,再用那少的可怜的下载量和植入广告点击量维持着生存。不好意思,这真的不是属于你们的游戏行业。 小型小作坊如此,大型工作室就好了么?未必。举个例子来说,前方有个岔路口,一边很崎岖看不到头,据说路的终点可能有100万的收入,但也有可能什么都没有。另一边很平坦,终点也很清晰,走过去你就能拿到50块钱。大型工作室也早已失去了拼一把的魄力,他们安安稳稳地走着50块钱的道路。网页游戏赚钱是么?好的,我们移植到手机上。竞速类游戏赚钱是么?好的,赶紧做几个投放市场。看看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有几款能在用户的手机里呆满一个礼拜?又有几款能换来用户的第二次点击? 暴雪一款游戏的开发周期可能会长达十年,这已经大大超过国内许多工作室的平均寿命,但是没有积淀没有想象力又不能做出好的作品,面对生存和优秀产品的选择浪潮,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工作室会前赴后继被拍死在沙滩上呢? 我们期待用到更好的手机、更好用的系统、更有趣的软件,手机应该给我们带来最方便的生活以及最有趣的体验,但这一年的表现让我觉得有些失望,明年,是年复一年的如此还是有所改变?新一年在即,希望能看到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