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禁不住互联网的诱惑,纷纷向互联网行业发出试探信号。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促进销量,互联网品牌传播效果越来越明显,让传统企业看到了互联网行业强大的发展势头。迅雷联合创始人、CEO邹胜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自己不可能放弃传统互联网的业务,但从今年开始,迅雷已下定决心在传统与移动互联网两条线作战。 邹胜龙表示,虽然不确定迅雷进军移动互联网会不会有意外,但是迅雷“需要搭上这趟船”。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变现体量,可能会比传统互联网大一倍甚至几倍,这正是迅雷要发力的原因。(陈芳) 邹胜龙:革迅雷的命 进军移动互联网 我和程浩(迅雷联合创始人)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人,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力,只要我们不想卖,谁也没有办法。 ——《邹胜龙: 我在革迅雷的命》(2012年12月20日 创业邦) 只有在走下坡路时,公司才有可能考虑找人接盘,但是现实不是这个情况。现在迅雷的收入还在以翻倍的增速增涨,盈利还在涨,为什么要卖? ——《邹胜龙: 我在革迅雷的命》(2012年12月20日 创业邦) 过去4年,迅雷每年的收入都在翻番,今年预计会比去年还会有80%到100%的增长,这个不会有太多的意外,关键就是执行。但非常不确定的是移动互联网会不会有意外。我们需要搭上这趟船。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变现体量,可能会比传统互联网大一倍甚至几倍,这正是迅雷要发力的原因。 ——《邹胜龙: 我在革迅雷的命》(2012年12月20日 创业邦) 大家现在都在把关注点向移动互联网转移,迅雷也不例外。在传统互联网这块,局面其实已经敲定下来了。而且现在整个互联网的增幅也比移动互联网慢,所以在传统互联网领域我个人觉得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和意义。 ——《邹胜龙: 我在革迅雷的命》(2012年12月20日 创业邦) 小米是海陆空三维打法,它有自己深度定制的系统,有自己的软件,有自己的渠道,这些特点叠加在一起,使小米变成了另一个物种。一句话,小米的外延性很强。 ——《雷军重新定义手机战争 100亿背后的江湖》(2012年12月14日 创业邦) 上市不见得都是阳光,还需要去适应新环境、承担新责任,是会带来压力的。 ——《迅雷CEO邹胜龙:上市不见得都是阳光》(2011年06月10日 第一财经日报) 邹胜龙简介: 2002年底开始于美国硅谷创建迅雷。2003年回国发展,在深圳市创办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5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邹胜龙的迅雷第三次融资成功,获得Google、IDG、联创策源等五家公司千万美元投资,给“迅雷”带来了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也给“迅雷”带来了更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国际化公司运作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