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到各自为营相互厮杀,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江湖搏杀才刚刚开始。 在整个支付行业里,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发放了第六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亦称“支付牌照”),包括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湖南财信金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千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中汇富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公司获得支付牌照。 此次获批的26家企业中,共有20家企业的主要业务类型为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而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占6家,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占3家,移动支付业务的占1家。 自央行首次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以来,已累计有22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国内共有400多家从事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企业,这就意味着目前已有近半数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拿到了行业“入门资格”。 反观央行前五批支付牌照的发放情况,每次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2011年5月,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等27家业成为首批“吃螃蟹”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其中主要以从事全国性支付业务的企业为主;2011年8月,央行向1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放支付牌照,其中由中国移动发起并控股的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在名单之列;2011年年底,央行又向61家支付企业发放第三批支付牌照,自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下属支付子公司全部取得支付牌照,分别是中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则集中在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 2012年6月,央行发放第四批支付牌照,此次也是发放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95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其中,昆明卡互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亿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数码视讯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准开展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同时,苏宁旗下的苏宁易付宝也在此次获牌企业名单之列,苏宁易购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支付牌照的B2C企业。同年8月,央行仅向青岛百达通企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发布了支付牌照,该公司申请的是山东境内的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艾瑞网分析师谢春表示,从牌照发放的规律来看,未来大规模、全国性或者跨区域的多业务牌照发放的可能性下降,也就意味着国内支付企业规模和业态格局基本划定。 据了解,在已获支付牌照的223家企业中,只有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少数几家企业获得了全国性、综合性的支付牌照,其余有近七成获牌企业还是集中在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的业务上,其单一业务运营风险极高,竞争力较弱。 其实早在三年前,央行就已开始针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建立支付行业的准入制度。2010年6月,央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细则。根据《管理办法》,凡是从事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均需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 在此之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六年的时间,而在这六年时间里,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与银行合作,为众多需要电子支付手段的商户和个人,提供支付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其中1%-3%的服务费。 虽然盈利模式相近,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发展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并不断分化为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用户黏性平台,以及以快钱、易宝支付等为代表的开放式平台两大阵营。前者以在线支付为主,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而后者则更多地侧重于行业需求和提出行业解决方案。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央行建立支付行业的准入制度,可以消除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刺激支付企业增加各种资源投入,但是,随着获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第三方支付企业商业务模式将高度同质化,这势必会加剧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竞争。 2007年中国民航开始推行100%电子客票,此举极大地推动了快钱、易宝支付等专注行业应用第三支付企业的发展,但如今像支付宝、财付通这类专注于线上支付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都纷纷向电子化程度较高的航空行业拓展业务。与此同时,支付宝、财付通等还与快钱、易宝支付在基金支付结算新领域中展开竞争。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领域也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2012年4月,央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移动通信运营商等40多家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最终将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确定为目前移动支付标准,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新高潮,而各个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都各显神通,纷纷抢滩布局移动支付领域。以网络支付为主的支付宝和财付通也不断向移动支付领域展开新业务。目前,支付宝已通过手机二维码这一连接线上线下的入口开展O2O业务。财付通在行业内率先推行移动支付HTML5技术,让用户在通过手机购买QQ团购等多项腾讯重点业务时可实现网页直接支付。 手机刷卡器也成为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布局的重点。目前中国推出或拟推出相关产品的支付企业包括了银联在线、快钱、钱方、盒子支付、网银在线、拉卡拉、汇付天下、易宝支付、支付宝等。 已获得支付牌照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加快了布局移动支付市场的脚步。2012年11月,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合作国内首款基于SWP-USIM卡的近场手机支付产品。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国航合作开展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并即将推出基于NFC技术手机支付产品。 在支付行业中,银行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双方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激化。不过第三方企业内部则是普遍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之前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局面。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在接受《新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企业的规模越大,意味着银行的收益就越高,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该观点也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支付体系的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壮大,在平等的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下,银行可以与支付机构进行合作共存,今后商业银行将很少会采用2012年类似工商银行所使用的办法来限制与支付机构的业务合作。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支付江湖中,各方势力相互角力,第三方支付帮派将不断分化,究竟谁能够成为帮派大佬,尚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