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能手机同质化发展,部分厂商选择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的方式寻求突破,不过各方依然对这种模式忧虑重重,C2B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期,业界开始针对C2B商业模式进行讨论。
有消息称,眼下发展形势并不稳定的HTC,正希望充分利用自有电子商务平台,针对不同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推出差异化的手机。据了解,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已将个人手机定制业务的前期调研工作,交由中国区副总裁、产品市场部总经理林祖荣。林祖荣个人强调,HTC将对市场调研结果与公司自身能力进行对照,之后再决定是否要往前走这一步。对于公司的试水,林祖荣非常谨慎。“HTC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会推出这项业务。”林祖荣说。
无独有偶,ODM厂商青橙已经在2012年中,对该模式进行了探索。虽然该探索仅在小范围内推广,用户数量并未形成规模,但是青橙公司CEO蔡晓农表示,2013年,公司仍将进一步深入这种介入智能手机硬件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追求差异化
C2B的商业模式与PC时代DIY个人电脑的模式很类似,不过前者的内涵显然更为丰富。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66%,已经超越美国(53%)和英国(51%),仅以一个百分点之差位居韩国之后位居第二位,国内越来越多人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
在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用户飞速增长的同时,手机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根据IDC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2.278亿台,其中安卓和iOS两大系统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1.1%。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用户使用的终端产品不是安卓,就是iOS。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均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推进产品差异化。2011年,中国电信曾推出手机个人定制业务。据了解,当时中电信选择收集了多种风格的手机主题、个性字体和图片,允许用户按照个人需求,定制不同图案和材质的手机产品,甚至允许用户设计只属于自己的文字或图案。
当时,中电信这样的差异化方式略显粗放,主要局限在手机外观环节,现在,华为和小米开始进一步深化用户差异化的选择。两家公司分别基于安卓操作系统,推出Emotion UI和MIUI,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出发,提升了用户差异化的标准,众多终端厂商随之推出各自差异化UI。“从软件层面实现差异化,是目前主流手机厂商推进差异化的方式。”新岸线市场营销副总裁杨宇欣说。
目前,手机厂商差异化的思路已不愿仅围绕软件做文章。据相关资料表示,HTC的“个性化”概念,除了包括“通过HTC的官方渠道选择不同的应用软件、不同的服务”,还包括“不同的硬件配置”。通过开展这种“用户个人手机定制”的业务,准备试水C2B的商业模式。
青橙公司CEO蔡晓农表示,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用户对产品的软硬件体系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放弃被动接受厂商“标准化”生产的产品,选择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式定制个性化产品,将成为今后智能终端手机用户的新选择。“C2B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差异化智能手机的需求。”蔡晓农说。
困难重重
如果将软件视为服装配饰,硬件可以视为支撑这些服装配饰的躯干。将选择躯干的权利转交给用户,实现差异化的效果将一目了然。然而进行这样的尝试,代价也是相当明显的。
从理念角度看,C2B的模式与用户DIY个人电脑的模式和理念非常相近,然而截至目前,具备PC理念的厂商,还未能将这种模式成功嫁接到手机市场中。PC时代的上游企业英特尔和微软,以及下游企业华硕,在进驻移动互联网市场后分别推出了凌动处理器、Windows Phone和Padfone等产品,可是这些作品都销量平平,尚未得到市场的广泛承认。
从产品本身来看,与PC相比,手机可以视为非常“精密”的产品。主流厂商为缩减精密产品的成本,均会在大规模生产线上完成产品量产。在产品生产流程成熟,并形成规模之后,才可能缩减整体成本的目的。如果为用户专门定制手机,将会重组原本已经固定的生产流程,导致原本简易的生产环节复杂化。
一位从事手机生产工作的工作人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款智能手机的市价是900元,经过用户定制并通过渠道商送至用户手中后,市价将达到1500至2000元左右。“为用户专属定制,很有可能让一条月生产规模在30至50万台的生产线减产,于是单品的价格将提升,这需要厂商承担产品成本提升和产品线改良的双重压力。”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周宇岩说。
不仅如此,基于流水线生产的手机产品为了方便量产,已经在众多环节形成了统一的接口标准。如果用户根据个人需求,提升产品某个零配件的性能,相应部件可能对接口的要求不尽相同,增加产品组装的难度。嵌入式平台很难在为个人定制产品的时候,实现良好的通用性,这个问题很难逾越。“智能手机很难复制PC时代的DIY模式。”杨宇欣说。
从市场角度来看,运营商正在积极推进智能手机普及化。近期,中国联通刚刚联手中兴和酷派推出全新的千元智能机标准,将5英寸大屏幕和四核处理器定位为2013年上半年入门级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标配。运营商已经将千元机的硬件配置提升到如此高度,如果用户定制只是希望提升产品零部件的性能,这已经与目前运营商推动终端发展的方向重叠,失去了定制的意义。“外部环境决定,用户定制市场的机会不会太多。”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互联网厂商向来喜欢“凑热闹”,不过在周宇岩看来,它们也不会追求C2B这块烫手的山芋。“互联网厂商的关注点在与将各自应用移植到移动终端中,而不在生产链环节,因此C2B模式中应该找不到互联网厂商跟进。”周宇岩说。
C2B需要巨人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C2B模式的发展并非不可能,只不过需要“领头羊”。
PC时代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定制电脑,在于英特尔、英伟达、希捷、华硕等众多硬件厂商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操作系统环节,微软Windows平台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DIY市场的繁荣。在众多巨人的合力推进下,该市场曾经火爆异常。
智能手机市场有所不同,在硬件环节,ARM用专利许可的方式共享了处理器技术,GPU、RAM和ROM等硬件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可选项也较为丰富。因此,只有像三星和谷歌这样的能够整合产业链的企业愿意推进该潮流,才能让C2B模式成型。“C2B能否繁荣,关键要看手机行业的上游企业是否会推动该潮流。”杨宇欣说。
据IDC数据显示,在2012年第四季度,安卓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598亿台,市场占有率为70.1%,位居第一,相比去年同期涨幅达88%,这意味着谷歌统治着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据调研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同一时间段,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78%达到6290万部,这意味着三星统治者硬件市场。
目前,谷歌以安卓为起点,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向产业链下游整合;三星正好相反,依靠其面板、内存和处理器三方面硬件技术,向产业链上游整合。“只有再领导厂商在各自的整合之路上试水C2B模式并取得成功时,才能代表该模式能够被市场广泛肯定,否则用户定制的手机只能是少数人使用的产品。”杨宇欣说。
声音
C2B的模式,需要具备整合产业链能力的企业试水,总结成功经验。谷歌正在以安卓为起点向产业链下游整合,如果它能以‘从上至下’整合产业链的角色,尝试用户定制手机的模式将更为顺畅。从目前来看,HTC应该不具备成为该角色的条件。
——新岸线市场营销副总裁 杨宇欣
C2B模式若能走通,其形态将类似于戴尔电脑的网络直销平台——为用户提供不同品牌的CPU、ROM、RAM、摄像头等硬件选择。只是经过多年发展,戴尔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移动互联市场还处于尝鲜阶段,还需要事件走向成熟。
——艾媒咨询CEO 张毅
C2B模式会有一定市场,不过生产链环节必然会考虑成本压力。以目前手机生产线的现状来看,在相同的时间内,由生产线生产更多的手机,是主流手机生产商缩减成本的模式。调整生产线模式,必然增加前期调整成本。如果权衡之后发现成本压力过大,恐怕这种模式将很难走通。
编辑:北京信诚IT保姆IT外包部 http:// www.xcitbm.com www.xcit.com.cn |